详细内容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信息
本报讯 (记者 王献伟 王梅红 焦培培 黄志坚)1月11日, “首届全国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发展战略论坛”在北京召开。现场由于参会企业代表过多,再度出现站票销售。会场两侧不少代表站立听会,场面爆棚。土壤治理已成为业界焦点。
会议以“让土壤恢复活力”为主题,聚焦当前国内农田土壤治理重点、难点,建议加快法律法规完善和标准制定,鼓励全行业积极参与,试点先行,以技术创新为支撑,稳步推进国内农田污染治理工作。
本次会议由全国肥料与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海化工研究院土壤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和北京澳佳肥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环保部、工信部、中国腐殖酸协会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相关企业的代表近200人汇聚一堂,共商土壤修复、保护大计。
据介绍,当前全国总的点位超标率16.1%,耕地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9.4%,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0%以上,总体判断以轻微和轻度污染为主。由于中国农业长期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加之土壤超负荷利用、肥药过量低效使用以及工业“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土壤污染问题凸显,土地整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当前中国的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的手段和土壤修复研究热点主要有土壤污染物的稳定钝化技术、污染土壤强化生物修复及植物筛选、污染土壤强化电动修复、污染土壤工程修复等。但这些技术针对性较为单一,不能综合提高和改善土壤质量及其生产能力。同时偏重土壤化学污染,对土壤的物理性退化等方面重视不足。某些治理修复技术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缺乏大规模应用案例,治理修复成本往往较高。
针对土壤点位超标面积较大,北京澳佳实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乔生建议土壤污染治理以自然修复为主,避免带来二次污染。对于农田土壤修复资金难题,上海化工研究院土壤环境修复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商照聪建议借鉴国外经验,探索成立专项基金的可能性,希望国家给予相关从业单位和农户扶持优惠激励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在这个过程中,探索公司与农户结合的商业模式,同时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土壤修复机制。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处长丁敏认为,成功模式、典型成功实验的总结是在制定法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据专家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把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了防治行动计划,并于2014年12月15日正式提交《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也在修订中,预计不久将会出台。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在会议总结中指出,石油和化工企业应主动加强同农业部门、农业科研部门合作,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中发挥正能量。